VLL(Virtual Leased Line):
虚拟租用线路提供的一种点到点的L2 VPN业务VPLS(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):
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,在提供的一种点到多点点到多点的L2 VPN业务。CE(Custom Edge):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相连的用户边缘设备。
PE(Provider Edge Router):
运营商MPLS网络中的骨干设备,不和CE直接相连。P设备需要支持MPLS。
PHP(Penultimate Hop Popping):
倒数第二跳弹出,MPLS和IP交换中为了减少标签双重查找的复杂性,PE设备可以请求上游邻居弹出一层标签。
倒数第二跳弹出,在实际应用中,出口LSR在弹出最外层标签后,还需要进行其他较为复杂的三层操作,比如查表转发。而一般最外层标签的作用只是为了将报文送到出口LSR,所以在倒数第二跳LSR已知报文下一跳的情况下,可以将最外层标签弹出后转发到最后一跳LER,这样减轻了最后一跳的压力,提高了转发效率。
CCC(Circuit Cross Connect):
电路交叉连接,L2 MPLS VPN的一种实现方式。
LSP(Label Switching Path):
MPLS网络中通过信令或静态配置的数据转发路径。
LSR(Lable SwitchingRouter):
采用标签交换技术转发报文的路由器;标记转发路径,也就是转发MPLS报文的路径;
LER(Lable Edge Router):
标记边缘路由器,处在MPLS网络的边缘,负责将进入MPLS网络的报文或帧对应到具体的FEC并打上标签,变成MPLS帧转发;将离开MPLS网络的帧去掉Label,还原成原来的报文或帧,再查找相应的转发表转发;
FEC(Forwarding EquivalanceClass):
LSR认为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的报文,使用同一个标签来标记这些报文;
Push:
在第一跳的LER上打上标签,即在报文的二层头和三层头之间插入Lable或者中间LSR在MPLS报文的标签栈顶增加新的标签;
Pop:在最后一跳的LER上将报文中的Label全部去掉,还原成报文或者在中间LSR去掉栈顶标签或减少标签的层次;
Swap:交换标签,在转发过程中根据标签转发表中的LSP替换报文中的Lable的过程;